江苏泰QY体育会州:擦亮“教育之乡”金名片
一直以来,江苏省泰州市始终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全市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2021年—2023年,泰州市连续三年“新春第一会”持续聚焦教育,明确以最好的资源、最强的改革、最大的关爱支持教育,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擦亮“教育之乡”名片。
去年9月,对于家住海陵区华辰尊园的李女士来说意义非凡——心心念念家门口的好学校——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春晖校区,正好被刚上小学的女儿“赶”上了。
现代化的教学楼、平坦柔软的塑胶操场、完善的教学设备、美丽的校园环境……走进学校,处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校园内绿草如茵,标准的塑胶跑道上,学生们正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课间活动。“新学校无论是硬件条件还是师资力量都没得说,我们家长放心,孩子开心。”提起新学校,李女士感慨连连。
近年来,泰州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扛起教育优先发展的政治责任,把加快学校项目建设、强化优质资源供给作为重中之重,科学配置教育资源,优先保障教育设施用地,通过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全力增加优质学位供给。
夯基垒台,积厚成势。如今,一所所校园展露新颜,一个个课堂春风化雨,一张张笑脸阳光灿烂。“在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优质均衡教育的阳光照耀着城乡每个角落、每个家庭。”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万永良说。
集团化办学是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近年来,泰州市全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形成了“一地一特色”的集团化办学模式,越来越多的新学校加速发展,薄弱校走出“洼地”,农村校焕发生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截至目前,泰州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100%,新建校和薄弱校参与集团化办学比例100%。“此举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可缓解区域内过热的择校矛盾,让更多家庭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资源。”泰州市教育局基教处相关负责人说。
近日,在刚刚落幕的“领航杯”江苏省第二十一届中学生英语口语电视比赛中,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九年级学生居思源夺得大赛特等奖。这是泰州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风貌的缩影之一。
去年以来,江苏省泰州市着力强化立德树人工作,不断健全“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学生从小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积极推进学段间思政课联盟共建,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进校园、丰富课堂。
泰州市实验小学是海陵区的名校。2021年以来,该校在评价方式上做“除法”,除去以往唯分数论和绝对性评价等评价方式,一二年级取消了纸笔考试,取而代之的是学校采取闯关游戏的方式,在乐学活学中帮助孩子查漏补缺,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双减’减的是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减不掉的是全社会对优质教育的期待,不能减的是学校矢志不渝的质量追求。”泰州市教育局负责人万永良说,“双减”落地以来,泰州市中小学校立足自身特色,积极探索如何“减负”不“减质”,一方面向课堂要效益,提高课堂质效;另一方面精准发力,特色课后服务全面开花。各地各校推出了一批“双减”背景下提质增效工作新课程、新模式、新经验。
除了抓好校内‘减负’,对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也未放松。泰州市积极开展整治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集中攻坚行动,全面排查全市中小学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资质、经营范围、教学内容、师资聘任、收费行为、安全隐患等情况,对问题进行梳理分类,要求存在问题的培训机构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停业整顿,整改不到位的责令停止办学。
教师的高度,就是学校的高度、教育的高度。让每一位教师在职业幸福感中尽展其才,是泰州教育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和不竭源泉。
“此次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升了思想道德修养,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而且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教育教学方面的能力。”不久前,全市第五期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工程集中活动中,参培教师孔轶文深有感触地说。
强师必先强其技。2023年以来,泰州市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创新构建卓越教师培养体系,加速教师队伍建设。同时,继续推行实施“凤城英才计划”,通过发放“购房券”、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等方式,积极引进各类优秀教育人才。
一直以来,泰州持续推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专项行动,抓住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入职宣誓、师德承诺等活动,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引导广大教师珍爱职业,崇尚荣誉,恪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锤炼过硬师德师风,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弘扬师德正能量,让教书育人典型“立”起来、“亮”起来。2021年,泰州市创新设立“春蚕奖”, 大力弘扬优秀尊师文化,努力营造全民尊师敬师、感念师恩的浓厚氛围,每学期评选有突出贡献、有感人事迹、有引领作用的教师典型,建立覆盖所有岗位、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表彰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礼赞教师”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理解认同和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师待遇,逐步健全教师收入保障长效机制,完善利教惠师政策,让所有教师体会到职业的尊崇感和幸福感。(童凯 马青松)
3月7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上空,一群雨燕飞过蓝天,衔来春意渐浓的讯息。王路还提到,要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大布局等。她建议,进一步提升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万泉代表表示,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过去一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科技和装备支撑稳步增强,农业绿色发展步伐加快。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如何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本刊特邀请代表委员畅谈观察和思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1.3亿人,占全国老年人口的46.4%,占全国农村人口的26.5%。农村养老是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
王德保透露,中心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河套合作区的区位优势,协同香港、面向全球,在河套合作区建设大湾区国创中心国际总部。
“主轴承的服役寿命与可靠性受到材料、设计、制造技术等多种关键因素制约,研制难度随尺寸增加而倍增。
为加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文生视频、智能家居、智慧工厂……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速度之快、应用范围之广备受瞩目。
月表可开采资源均赋存于月壤/月岩地层中,月球采矿是典型的多资源共采问题。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围绕科技如何支撑高质量发展、怎样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等线
今年2月底,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郑仕标教授团队提出的“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在辛锋看来,中央企业在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方面,拥有多方面独特优势。为深度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作用,不同领域中央企业持续探索,积淀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李国英介绍,2023年我国共计实施41014个水利工程项目,分为防洪工程、供水工程、灌溉工程、水生态保护和治理工程4类。张玉卓用三个字概括了中央企业今年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高”,即高水平的协同;“质”,即质的有效提升;“量”,即量的合理增长。
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手术机器人、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近年来,数字医疗技术在疾病诊断、临床治疗和患者康复等领域不断开疆拓土,让健康服务更加优质可及。通过照片诊断眼部疾病、利用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心脏……各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成为辅助医生诊断疾病的帮手。
贾少谦认为:“制造业减少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主战场,当下迫切需要培育壮大绿色创新主体,激发绿色转型活力。范飞建议,可根据区域绿色技术发展优势和应用需求,完善绿色技术交易机制,同时布局建设若干绿色技术交易平台,推动绿色技术成果转化。
“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是我国“双碳”战略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前置性的制度变革QY体育会,不仅彻底打破了“能耗双控”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源化工产业的约束,而且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双碳”战略,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形成零碳经济竞争新优势。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为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明确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