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Y体育会专家:保健品功效需科学认知有效果不代表真保健
人民网北京8月15日电 (刘卿)近年,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不少消费者本着“治未病”的心态,在保健品上花费了不少钱。降血压、降血糖,增强免疫力……“银发族”老年人成为了保健品消费的主力;维生素,阿胶,葡萄籽……一些年轻人也成为保健品消费的新生力量。
近期,由人民网消费频道与中国消费者协会共同策划的“消费洞察”访谈上,有专家表示,QY体育会消费者对自身健康关注度的提高QY体育会,给保健品市场带来了广阔空间,但部分消费者对保健类产品缺少科学认知,选购保健类产品时存在盲目性。人们对保健养生的需求与健康知识缺乏之间的矛盾致使一些消费行为冲动,保健效果没达到反而损害了自身健康。
小贾毕业工作刚满两年,一线”的工作节奏压得她喘不过气,有时会出现头痛、胸痛,后经朋友推荐开始服用保健食品,自此便成为保健食品的“拥簇者”。小贾说,身边的朋友多少都会吃些不同功效的保健食品。
不同年龄层的人群在保健品消费上的开销逐年增加。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保健品上的消费比例为42%,4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占比23%。QY体育会专家表示,老年群体与年轻群体在保健品上的花费比重越来越多,除了购买保健品外,更多人开始关注各种食品养生方法,“夏天泡菊花茶,冬天喝枸杞水”在养生人群中逐渐普及。
对此,北京世纪坛医院副主任药师金锐表示,从医学角度分析,并不是所有保健品都有助于健康,比如有些保健品就存在添加药品的现象。“降糖类产品添加格列脲类药物,壮阳类产品添加西地那非,治疗湿疹的草药膏剂中添加糖皮质激素等。这些都佐证一点,有效果的保健产品实际上并不都助于健康。”金锐说。
消费者如何科学选购保健食品?徐华锋认为,就产品功效而言,要认准国家保健食品“蓝帽子”标志,消费者在对自身身体状况做基本评判后,针对性选择相应的保健食品QY体育会,配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与健康心理。